心血管医生:低密度蛋白超出安全线,可能引发五大并发症
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时,一眼扫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却忽略了那行不起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时候数值明明高出正常值一截,却因为“没有不舒服”,就悄悄放过了它。
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时,一眼扫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却忽略了那行不起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时候数值明明高出正常值一截,却因为“没有不舒服”,就悄悄放过了它。
很多人认为,当然是选择全脂牛奶,全脂牛奶,意味着牛奶里的营养得以保留,选择这样的牛奶,能获得更全面的营养,不过也有人指出,全脂牛奶里含有很高的脂肪,很多老年人都有心脑血管疾病,食用全脂牛奶,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控制领域,我们通常会根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这些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来评估一个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情况,同时结合其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情况,以及血脂具体状况,来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降脂药物治疗来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随着我国基于医院的临床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已进入一个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阶段,心血管疾病防控事业也要由过去着眼于规模式增长转向更聚焦于战略层面和关键技术层面的高质量发展,从而遏制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的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多个部门制定
随着全球气温不断攀升,极端高温事件频发,热应激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日益严峻。据统计,2022年欧洲夏季因高温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6万,而2021年北美破纪录的高温也致使750多人死亡。通常,这些因高温而逝者多缺乏空调设备,但多数拥有电风扇。电风扇作为常见的降温工具,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3日讯山东广电星空讲堂今天举办第七场活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专家团队围绕心血管及相关疾病的防治开展科普宣传和义诊活动。
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从孩子的玩具到厨房的保鲜膜,再到洗发水瓶和地板材料,塑料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隐藏在这些常见物品中的微小塑料颗粒可能对健康构成威胁,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危害。一项最新研究发现,55岁至64岁人群接
“我妈脚趾头和嘴唇有时候发紫,尤其是走了几步就喘,很担心这是不是心脏问题?”这是一个心血管科实习医生私下记日记时写下的。
最近,这样的问题在门诊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尤其是刚刚过去的“七夕节”,本该是温馨团圆的日子,却有不少家庭因亲人突发心脑血管事件陷入焦虑和悲痛。
低热量甜味剂木糖醇被广泛用于食品和饮料中,常被视为健康的糖替代品。然而,最新一项研究揭示,这种看似无害的甜味剂可能暗藏心血管风险。研究通过大规模队列分析、实验室及人体干预实验,明确木糖醇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升高相关,并阐明其通过增强血小板反应性
当生命遭遇心血管疾病“绝境”,是放弃还是挑战“不可能”?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 “郑州市七院”))的专家团队,凭借顶尖技术和仁心仁术,一次次突破医学极限,将“不可能”变为“重生奇迹”。这背后,是医院“强强联合”的战略布局,更是对中原百姓生命健康的庄严承
以下是基于相关临床实践及最新指南整理的心血管疾病50种常用药物详解,涵盖核心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及用法要点,供医疗从业者及需深度了解用药知识的患者参考:
8月8日至9日,由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指导、延边大学和延边医学会协办、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承办的第二期“心爱边疆”院士基层行暨第六届图们江国际心血管会议、延边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第27次学术年会、慢性应激与心血管病研讨会在
在许多人的早餐桌上,一杯牛奶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伴侣。它象征着营养、健康,甚至童年记忆。然而,关于“该喝全脂奶还是低脂奶”的争论,却在营养学界持续多年。最近,一项来自挪威的长期追踪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长期饮用全脂牛奶,可能与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相关
在广袤的心血管版图中,临床指南/共识是临床实践的指南针,是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汇总了2025年7月份发布的心血管领域相关指南/共识,内容涉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波动、抗血小板(APD)药物超敏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及其合并症的诊断
这个听起来陌生的小东西,实际上是身体里非常重要的“电工”,它能让血管更放松,心脏跳得更有力,甚至能抵消吃盐太多带来的坏影响。
全世界有 30 亿人超重或肥胖,这增加了患非传染疾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通常认为,这一现象与食品环境近期发生的重大变化有关,尤其是超加工食品(UPF)的可获取性和消费量增加,例如随处可见的早餐麦片、糖果和批量生产的面包。
上海 2025年6月25日 /美通社/ -- 2025年6月4-7日,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SVS)血管年会(VAM)在新奥尔良会议中心召开。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影像与介入科杨呈伟主任代表黄连军院长团队受邀参
孔伶, 阮磊, 张存泰. 血管衰老的影像学评估[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5, 30(2): 148-151. DOI: 10.3969/j.issn.1007-5410.2025.02.006.
报告始终秉持权威性、专业性、代表性和前瞻性编撰原则,通过持续追踪、分析心血管健康相关因素的变化和疾病发病趋势,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医疗资源配置、重点干预领域确定等关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